人才引用应靶向施策

2022-02-16 19:46:16

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。当前,某些地方人才工作存在跟风招引、“悬空培育”等问题,亟需加以解决,要增强人才引进、培养、使用的针对性,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。

引才不能“跟风抢”。前段时间,各地纷纷“放大招”,推出“落户”“住房”“松绑”等一系列“揽才新政”。人才的确是稀缺资源,但如果不结合实际,不考虑需求,一味跟风哄抢、以“帽”取人、囤货居奇,从长远看,“需要的人才进不来、不需要的人才挡不住”“供需错配”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等问题会陆续出现,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,而且对整个人才工作环境也会造成伤害。

    育才不宜“悬浮空”。一直以来,人才培养是人才工作中的难点。人才工作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问题,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,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。人才培养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,各地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各个领域人才的特点,既依托用人单位培养,又加强统筹协调,分层分类开展靶向培养,在理论、实践、“传帮带”育才等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,让人才在实践中得到教育、经受磨练、收获成长。

    用才不设“高门槛”。一些乡土人才、基层技能人才由于学历不高等原因而得不到重视。当前各地进入脱贫攻坚战役的决胜阶段,乡土人才对贫困地区有着更为浓厚的感情,更强烈的脱贫意愿。他们更熟悉脚下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实践经验接地气、易推广。他们是贫困群众的“身边人”,更容易获得群众信赖、鼓舞百姓信心。贫困地区、产业不发达地区“引外援”“借外力”难,那么,不妨就近取“才”,打破门户偏见,因地制宜。

    留才不当“拦路虎”。有的地方为了留住人才,常常设卡阻拦人才的流动,使人才进来容易出去难;有的地方体制内外的“隐形墙”明倒暗立,跨领域流动“关卡重重”等等。人才的流动是自然规律,设卡留才实属不智之举。即便一时“卡”下了人才,人才的心也会飞走。留才,关键是给人才无限的成长和发展希望,浓厚的科研氛围和成熟的上下游产业服务,这才是留才的根本。



青岛市市北区连云港路33号1230户 联系电话:400-0532-600 鲁ICP备17006907号-1

Copyright © 2009 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
专业打造社保与公积金代缴服务平台,一站式社保代缴